【节日】细说春节之源
黎黍匀/文
春节,乃华夏人习俗,至今已历四千余年,渊流久长,古今皆通之。其历承自夏朝,是以亦称之为岁首、新春、正旦、正月朔日不等。先秦多称上日、元日;两汉乃为岁旦、正日;魏晋复有元辰、岁朝之称;唐宋元明以元旦、新正称之,清时乃为元旦。
古法以黄道分之四季,十二节,十二气,七十二候,是为季、节、气、候。立春至惊蛰,计三十日,乃为春节,亦为寅月也。公元前一零四年,落下闳、邓平订《太初历》,改古历以十月岁首之俗,定孟春正月为岁首,沿袭至今,已两千余年。
上古有庆祷之俗,至殷商乃为祭天敬祖之礼,西周加以农事祝求,继之汉朝,乃为春节仪,为官贺帝王、烧爆竹;魏晋添之纸炮,守岁之俗;五代后蜀首创春联;宋有火药,乃见火炮。自明清以来,春节乃成大习俗,融合祭神拜祖、农时祷告、炮竹焰火、上门互贺诸习,已成蔚然大观,喧闹有加之大庆也。
其节分小年、除夕、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元宵十五各小节。
小年以十二月廿三为主,以拜灶神为大,古时分民间及官家时令,今已废,皆同廿三日。廿三过,即为扫尘洁净始,诸物诸方位,去除尘灰,复洁其身,以迎新年至也。
除夕乃去旧之夕,过则为新年矣。是以该日亦称大年三十,贴春联,拜神明,食团饭。其时,家中老少皆集,欢聚一堂,觥筹交置,推杯换盏,尽欢畅谈,其乐融融。
至初一鸡日,乃为新年之首日,子时始,即拜天帝,朝拜神明祖先,是为贺正。此日亦往神庙祷告祈福。至初二狗日,归娘家拜谢;初三,女娲造羊日;初四猪日,至昏接神,是日火神归而灶神至也;初五牛日,财神至,可张业事;初六马日,装新为美,精神益加;初七人日,赞颂天地诸神,祈求福祥;初八谷子日,种发与时,是为置业勤动,万事俱作其始焉;初九天公日;初十乃为石之生日,拜石头神;至十五,又为元宵节,上元节,天官日,敬拜天神,以始其业,福佑其祥,备保其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