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医理论及当代化转译探索
上古智阳公司发布
本站讯 中医即为中国医学的简称,既然是中国医学,则古代和现代都是其传承和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古代是以古文为文字记录医学各类验方和理论的,当现代采用了白话文之后,中医就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再加上西医的引进和发展,让中医与现代出现了脱节的现象。中医已经成为一门没落的领域。而其主要问题不是理论的滞后或药效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中医出现了与现代人生活无法对接的问题。即中医没有随当代生活的改变而改变其语言的沟通方式,中医与现代人出现了隔阂。
中医的发展和传承必须当代化。所谓中医当代化,即中医理论与所在时代的人们进行语言的配套和对接。比如当代人是采用白话文的,那么中医则应转化为当代白话文的交流方式,以利于当代人的理解和学习,如此中医则成为当代人能够对接的学科。即使是在社会每个发展阶段,中医都应进行与所在时代进行对接,如果坚持中医理论一成不变,那么则无法融合到所在时代,与所在时代形成隔阂,自然无法发挥其影响力。
黍匀营养机构研究认为,中医要在现代化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则必须进行当代化工程,只有进行当代化工程,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理论体系和高超的诊疗技术,为疾病的防治带来莫大的帮助和变革。当前一些对中医误解的声音,本质上是出于以白话的理解力去了解古文的内涵,二者是不相对接的,形成了质疑者自圆其说而中医捍卫者无的放矢的反驳尴尬局面。比如有质疑中医五行理论不如西医解剖学的清晰,因此提出其理论错误的观点。本质上是对中医五行的无知和曲解导致的结果。因为五行是物质宏观状态的运作规律的观察,而西医解剖学是微观世界的形态观察,二者都是存在的现象,而且微观的形态必然通过宏观的完整物质发生作用,二者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物质不同阶段的形态显示而已,如此就不存在所谓的理论错误说法。但是中医并没有对这些阶段分类,并与当代的西医理论对接,所以形成了一个讲天一个说地的乱辩局面,虽然热闹,却无实质意义。
中医只有走向当代化,完成当代化的“转译”和对接,才能展示其智慧的内涵和悠久的防治传统。其主要内容有:
1.中医进行现代化转译。首先是中医理论要采取现代人理解的白话文方式表达,但不是简单的古文翻译,而是思维和文字含义都进行翻译。如中医五行,指出是物质宏观形态的运作规律,就如同植物学上花瓣果实“五”数对应现象一样讲解,使其理论能够在现代知识的体系中进行对接。不可抱着“我懂即可”的守旧态度,更应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和思维里进行转译,让人理解中医理论和防治的方法。
2.指出中医现代化的必然原因。现代的水土与古代的对比,现代的空气与古代的对比,现代机器化机械化生产与古代人工制作中药的区别等等,都应该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使中医现代化的转化有合适的条件和背景。
3.中医必须精致化。其领域包括了药物采集的精致化、医药制作流程的精致化、医药临床设计的精致化、观察评估疗效的精致化等等方面,使中医理论和技术能够有效对接到现代社会,如此中医就可以发挥其特别的效果和作用。
4.中医必须建立自身的医药评估体系。西医药物毕竟是人工设计的产物,与自然形态的草药对比,还是相对粗糙而简单的。中医药其本身就已经依照人体结构和规律设计出来,不需要进行人体适应的比照,而可以直接进入人体临床的分析,因此其药物效果评价需要自我建立这个体系,而不是矮化中医药,把草药的成分拆分成西药的状态来评估,这是必须建立的领域。如果不建立该评估体系,则中医必然是逐渐西医化的转化,而不是中医了。
5.中医要建立临床评估体系。通过对中医的药物效果临床分析,建立其完善的评价体系,使中药的临床精准治疗得到完美体现。如果缺乏中医特色的医药临床评估体系,则中医药必然沦为西医评估的模式,失去中医特色,则中医药就不存在自己的药物体系了。药废则医亦不存。
6.中医必须建立自己的人才传承体系。中医当代化之后,应该建立适合当代化的人才机制。
7.中医必须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中医当代化的同时,也是其规律和法则公开社会的时候,如果不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则必然难以持久发展该学科,容易成为其它体系占领和挤压的对象。
以上领域,是中医走向现代社会必然要进行完善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