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2355    
 
   网站首页 | 营养研究 | 健康管理 | 函授考试 | 报名咨询 | 创造思维 | 企业简介 | 联系我们 | 注册登陆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规律决定健康》 >> 第四章 走出思维误区
第四章 走出思维误区

 

第五章   走出思维误区

 

《规律决定健康》  作者黎黍匀

 

 

思维决定模式,模式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我们没有继承健康的思维模式,盲目和随意行为经常表现,带来的结果就是疾病。不管是免疫力下降还是心血管疾病出现,不管是肿瘤还是结石,都是没有必要发生却又发生的结果。我们曾经亲手把自己生存的天境、地境、人境破坏过,这样的行为又反之形成了不好的思维模式。不好的思维模式又带来消极的看法。最明显的就是WHO的调查了,来自全球的数据发现,其实我们对慢性病的了解真的很单纯很单纯。

如果思考一开始就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那么,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程度就大打折扣。你只是希望寻找一种简单的方式把疾病消除,而不是寻找一种规律性的东西来保护身体,显然是不能带来最好的效果的。我们定目标就有一个现象,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目标,最终成功的机会等于零;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设定中等的目标要求,最终实现的结果只有低等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设定最高等的目标要求,最终实现的却只有中等的目标。现实很残酷,没有人能够100%完成自己的目标的。

我们的身体是无比的高贵。古代的皇帝把身体当作至高无上的“禁地”,一旦医生无法把疾病调理好,将面临危险,他们对健康的标准制定得如何的高级!我们当然也要如此要求自己,而不是说随意或者没有关系。

没有关系的话只有真正健康的人可以说,只有已经拥有健康管理者的人可以说。我们要改变轻视身体的观念,从今天开始就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无比高贵的珍宝。

古人都有肌肤不可随意损伤或破坏的说法,认为身体来自父母,是一种恩赐,不能随意对待。我们已经拥有这么好的条件,当然更有条件保护肌肤了。

现在,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慢性病的误解。

 

  对慢性病的误解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尽管饮食和运动的健康主张实行难度不高,但是,现实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对慢性病错误的认识,这些认识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使得健康而简单的主张变得充满变数。报告详细列举了各国民众对慢性病存在的各种误解,而这些误解又是慢性病得以机会危害民众健康的根源。

 

误解1:慢性病主要危害高收入国家

 

从前面的公害事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确实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盲目破坏生态环境,引发大量慢性病;同时,生活方式也随之失去准则,慢性病使得这些国家的民众很多人得了慢性病,同时也对这些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经过痛定思痛后,这些国家进行了严格的营养师制度,并改善了许多反自然倾向的行为,才使得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下降。到目前,慢性病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事实上,目前五分之四的慢性病却是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慢性病流行趋势最严重、危害最大。

 

误解2: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应该先控制传染病,然后对付慢性病

 

这样的观点显然是对慢性病的无知造成的。尼日利亚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乔说道:“我们没有资本说我们必须先应对其它疾病——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结核,然后我们将处理慢性病。即使我们只等10年,我们也会发现问题变得更大,处理问题所需的费用更高。”慢性病是与生活环境、习惯紧密相连的疾病。如果不能提前让公众知道预防慢性病,最终造成的危害许多是终生性的,等待传染病控制之后才对付,其实是忽略了慢性病带来的更巨大的费用开支。事实上,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处于新旧公共卫生挑战的中心。在继续应对传染病问题的同时,他们在许多情况下经历着慢性病危险因素和死亡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城市地区。这些慢性病危险因素和死亡的快速增长预示着这些国家未来将承受巨大的负担。

 

误解3:慢性病主要危害富人

 

慢性病对付的是人,不管是富的还是贫的,一切平等对待。以为自己贫穷就不会,显然是一种偏见。只要违反了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作息习惯等行为,谁都可以得慢性病。以为自己是贫穷的,所以可以拥有更多的权利去破坏良好的习惯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事实上,最不发达国家之外,在世界上所有的其他国家,穷人比富人更有可能患慢性病。在全世界所有地区,穷人更容易因此而失去生命,而因此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将个人和家庭都推向了更加贫穷的沼泽地。

 

误解4:慢性病主要危害老年人

 

慢性病是部分性别年龄大小的。在调查的客观数据中就已经证明了这点。几乎半数慢性病死亡,过早地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慢性病死亡总数的1/4,发生在60岁以下人群。如儿童超重和肥胖已经是日益显著的全球问题。大约2200万五岁以下儿童超重。在英国,2-10岁儿童超重率从1995年的23%上升到2003年的28%,在中国的城市地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现象在1989年到1997年期间有显著增长。在过去,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闻所未闻,而现在已经全世界各地出现。

 

误解5:慢性病主要危害男人

 

也许,男人比女人更有机会大范围地违反自然规律,违反健康的生活方式,似乎让人们觉得男人更容易得到慢性病。而女性相对平和,没有男人那么过度疯狂,因此慢性病患病率相对过低。可是调查证明,关于心脏病等疾病,几乎同等程度危害女性和男性。2005年全球慢性病调查发现,女性占47%,男性占53%2005年大约360万妇女将死于冠心病,死亡的每10个人中至少有8人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现在慢性病男女的属性开始淡化了。

 

误解6:慢性病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

 

这种认识只是单一地归纳引起慢性病发生的原因,不能清晰全面地了解慢性病发生的其他因素。也可以说,这种观念让人以为只要生活方式没问题,当然就不会得慢性病。事实上,儿童是无法选择无烟区域的,尽管儿童的生活方式很健康有规律,但是无烟区不能达到实际效果,儿童在许多公众场合甚至是父母是烟民的家庭,都无法为自己的健康进行保障。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多油腻的饮食、过多加工糖的食品诱惑、污染食品和有害的零食,都让儿童无法知道其行为带来的后果。同样,贫困人口在其膳食生活条件以及教育等方面,面临选择有限的条件限制。贫困人群无法得到基本的营养饮食保障,单一的饮食、环境污染的土地食物、污染水源等等,这些因素仍然让他们面临慢性病的威胁。WHO的报告显示,在和糖尿病相关的死亡总数中,3/4发生在收入中底阶层人群。

 

误解7:慢性病无法预防

 

大量人群由于缺乏对慢性病的了解,得了慢性病后,一般查出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比如癌症,由于晚期病患者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期,不幸过早逝世。而真正的痛苦是,目睹患者逝世过程的人们,提前地印下慢性病结果就是死亡的结论。而这样的认识,与自身的恐惧有关,与慢性病的事实不相符合。大量的慢性病晚期病人的去世,不是加强了人们的警惕心理,相反,而是大大加强了人们对慢性病的恐惧、逃避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之下,慢性病就等同于了猛虎野狼,夺人性命,不可抗拒。在调查报告中显示,80%心脏病中风、2型糖尿病和40%以上癌症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早发现,早预防,慢性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误解8: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太贵

 

人们很多时候看到的是慢性病的结果,而不是它的过程。结果重要吗?当然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慢性病预防的认识,甚至造成严重错觉。你不觉得花费代价最严重的慢性病患者几乎都是晚期人群吗?至少目前还没说预防花费大过治疗代价的。当然,如果你居住的地方已经被污染成“死亡之谷”,以上的说法成立。问题是,你的环境是否已经需要付出这样的代价了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慢性病预防就是很轻松的事情。除非你不愿意了解真相,或者你愿意你身边的人大量吃药而不是通过预防手段远离慢性病。比如中国广西的巴马,常年吃玉米粥、玉米饭的当地人,按照医学研究应该是很容易得慢性病并且加重营养不良状态,可惜的是理论与现实是不相等的,巴马人位列世界五大长寿乡之一。尽管有调查显示巴马长寿老人有一些慢性病,但是这些百岁老人终生没有见过高科技的东西,不吃药,却活过100岁。原因很简单,当地的环境和当地的杂粮饮食模式对慢性病预防,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世卫的调查提到,一系列防治慢性病的措施,对世界所有地区都是非常经济有效的,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如预防心脏病并发症的药物,其关键成分已经不在受专利的限制,花费相当廉价的价钱就可以购买到。

 

误解9:我的祖父吸烟超重,他活到96岁。似是而非观点

 

这样认为的人,很显然他在说自己,看我跟他一样,所以不用担心我的坏习惯影响我的寿命。可以说,这不但可笑而且幼稚。你的遗传你的环境你的体质你的心态你的食物等等,都可以决定你的寿命。如果你的环境已经让你无法得到健康,而你却认为自己的祖父可以活到96,你也当然没问题,问题就来了!你祖父时代的美丽环境已经过去了,而你生活在一个四处都充满威胁健康的环境里,如果大意,别说健康,可能活命的几率都很低。中国古代说到一个寓言,一位书生过河,不小心在河中间掉了一把剑,于是他在船上画了掉剑符号,到了岸边,就从船上记号处打捞自己的剑。这就是著名的“刻舟求剑”故事。你是否也在上演这样的故事?“吸烟的祖父活到96”不等于“吸烟的你也活到96”。源自真实的内涵,却被扭曲流传。当然,在任何人群中都有一些人显现不出其他绝大多数人所呈现的典型模式。就慢性病而言主要有两种:有一些人虽然有许多慢性病危险因素但仍能健康长寿;有一些人虽然没有或只有很少的慢性病危险因素但还是患了慢性病,甚至在年轻时就死于并发症。这些人确实存在,但非常少见。但是,绝大多数慢性病可以追索到相同危险因素并可以预防。不能因为炫耀他人的长寿而忘记了给自己进行预防。

 

误解10:人总得死于某种疾病

 

如果翻一翻世界上长寿的老人去世前的状况,有这种观点的人就会哑口无言。无数健康老人安静无病地离开人世,并非是想象发生那样是死于疾病的。

尽管疾病有三种类型,一是生理性疾病,即生活习惯、心态、饮食等不当造成体质发病;二是病理性疾病,即器官后天受到各种不良因素损伤引发的疾病;三是命理型疾病,即一生下来身体的基因就注定此人生病的疾病。这种误解主要是将疾病归类到了第三种类型,忽视了前面两种诱因。

如果你要将这样的错位继续保持,没有人能抢救你的,唯一的救世主只能是你自己了。人生一世,大小疾病虽不能避免,但死亡并不需要缓慢、痛苦和过早的发生的。慢性病不会立即导致突然死亡,多数是使病情不断加重,身体日渐衰弱下去。而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可以帮助人生活更长久更健康。即使经常抽烟的巴马长寿老人,也不断需求避免身体继续恶化的中草植物来解毒,并非任由疾病不断恶化下去。

一些发达国家曾经是慢性病大国,但是通过预防和控制,从1970年到2000年仅在美国就使1400万人免于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英国则挽救了300万人。现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心脏病死亡率与过去30年对比,已经显著下降,在最成功的国家下降了70%。此外,如果预防到位今后十年能防止3600万人过早死亡,这当中大约1700万年龄在70岁以下。相信,这些被换救的生命会为国家经济增长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如果实现全球慢性病预防目标,这将在今后10年为中国带来累计经济效益360亿美元、印度150亿美元、俄罗斯200亿美元。

 

  慢性病带来的启示

 

其实慢性病在中国数千年前就已经有了记录和研究,慢性病在现代社会只是大规模大范围出现而已。在其他国家的古文明记载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零散的记录。但是这些记录都是不完整的,原因是古代得到慢性病的人群很少,基本上只限于贵族、皇室人群之间。中国典籍记载的慢性病案例,多在皇室或达官贵人当中。这些人群的饮食结构和现代人的饮食基本上相差不远,属于肉多素少的类型,非常典型。

古代的笑话传说也部分涉及到慢性病的特征描述。如一个笑话说到,一位尖酸刻薄的财主经常剥削长工的收入,而长工们对此当然是恨之入骨。有一天,恰恰是老财主家的兰花开了,香气袭人,老财主自然是喜上眉梢,诗兴大发,于是情不自禁吟出对联的上联:

白花不香,香花不白,只有我家的花又香又白。

可是一时想不出下联。正在苦苦思索的时候,一位长工讽刺地对出了下联: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惟独老爷的屁又臭又响。

众人大乐,老财主倒被气愣了。笑话中所说的对子,形象地透露了人体大量肉类食物之后,容易产生有害菌体,使得大肠积蓄毒素,最终影响体质的信息。而大量蔬菜水果的人,肠道清洁,毒素难留,放屁自然没有这么多的二氧化硫类气体,当然不会难闻得夏天不必买蚊香。

春秋战国时代有一则故事应该是最能体现慢性病特点的。故事里说,名医扁鹊遇见蔡桓公,于是提醒蔡桓公,要赶快去毒。蔡桓公觉得扁鹊是多虑了,不置可否。过了十五天后,蔡桓公已是病入膏肓,难以救治。数日后,蔡桓公果然暴病身亡。这个故事很真实地反应了慢性病从发病到病危的过程,体现出了慢性病的发病特点。

其实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疾病预防的警醒,更是提供了一个人们对疾病的态度模式。故事已经发生过上千年了,但是,我们的现实中并没有人采取应对措施的,只是把故事当故事对待而已。这不能不说是遗憾。

曾经在一个县城遇到一位退休干部,曾经向营养师透露自己眼睛有飞蚊现象,这是白内障前兆,需要马上治疗或者采取营养方式调理。他就说,不着急,等过6个月后我忙碌一些事情后再去医院看看。6个月后问他,是他家属回复,说已经去查了,医院说太迟了只能动手术。

同样的现象却在一个大学里出现。一位老教授发现关注自己身体出现的毛病。偶然一次发现自己的眼睛出现了所谓的“飞蚊症”,他及时寻找营养诊断,发现是抗氧化维生素高度缺乏带来的结果。进行了一个月的强化营养,“飞蚊症”消失,至今无白内障出现。不但省去手术的痛苦,而且获得更多的时间去享受退休时光。

国内一位著名的画家,自身一直体质不佳,并聘请了私人医生。医生一直叮嘱他吃药、注意营养,但是他都以“等忙碌完这阵子,一定照办”为借口,没有照办。慢性病是具有积累效应的,等到他意识到体质不舒服的时候,已经是肝问题晚期了。最终失去了生命。按照文化来说,是高素质的人群,按照收入来说,是高收入人群。最终还是忽略了,这就是思维模式错误带来的结果。

慢性病之所以让人忽略它,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的特点决定的。我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经常使人忽视它:

首先,慢性病具有“慢”的特点。

医学界发现,一些疾病的潜伏可以长达20年、30年才显露出来。比如一些退休的人群,上班的时候似乎体质都很好,但是一退休之后,却高血压啊、糖尿病啊、胆结石啊的都来了。还说不退休好,一退休就生病。实际上不是这个原因,根源是长期积累,到退休的时候疾病终于 “熬”出头了。而一些人不等到退休就出现了,证明体质更弱。但是,这里也说明了慢性病慢的特性。

其次,慢性病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慢性病最让人可怕的是一种叫猝死的病。没有预兆没有症状,打完球锻炼完身体或者在睡觉中悄悄地人就没了。连明天的工作还来不及计划就没有机会了。而医学界发现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心脏受损不无关系,比如初期有心脏血液不足、胸口不舒服、压抑、无力感等出现,人们往往把这些症状当过度疲劳来对待而不重视,给疾病的形成带来机会。可见发病之隐蔽,超出人的想象。

三是慢性病具有消磨警惕心理的特点。

有个故事讲到,科学家对两只青蛙进行实验,一只放开水里,一只放温水里(开始温度20℃左右,然后慢慢加热)。放开水里的马上跳,只是皮肉烫伤;放温水的没有跳,还对你瞪眼睛。5分钟后,水温是60,接着是70,想跳,已经麻痹了,最后被烧死了。因为慢性病开始的伤害不大,人们失去警惕,正确的态度是即使是小毛病出现,都要重视调理,让自己的体质时刻处于健康状态。

四,慢性病具有整体性危害的特点。

它不是让你头痛就得了,还要你的肝、肾、肺、胆、肠、胰腺、血管,都要病,直到要了命。从远古的那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慢性病攻击蔡桓公肠胃时,只使他脸色产生变化,并没有惊动他。所以疾病赢得机会继续前进到脏腑。到了脏腑,慢性病将人体解毒能力系统破坏后,继续进入人体致命的薄弱地带——骨髓,最终使得毒素布满全身,神经系统偏瘫,免疫系统混乱,生命受到威胁。蔡桓公的大意,让慢性病有机会系统性地攻击全身,最终掉了性命。扁鹊知道,如果这是逞能救治,必然无功而返,还可能遭到“治疗蔡桓公”不力的治罪。

许多病人患了慢性病,由于是系统性发病,因此失去了迅速救治的时机,不得不付出沉重医疗代价。调查发现,中国的贫困人口中,有20%左右是因为治疗各种慢性病造成的。

 

第二节  引发慢性病的人为方式

 

引发慢性病的主要原因有:

一、营养结构失衡。

经济不发达时,居民饮食虽然清谈,蔬菜比例占绝大部分,肉类占少部分或者没有。这点和古代人类的饮食接近。目前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多肉类占据绝大部分。分析人类发展的饮食变化可以看出,蔬菜水果逐渐远离了人们的餐桌。如下表:

 

                         5-1 人类饮食结构演变表

类别

碳水化合物

脂肪

蛋白质

加工糖

穴居人

65%

18%

17%

0

现代人

28%

40%

12%

20%

理想值

70%

13%

12%

5%

 

俗话说“病从口入”,慢性病发病与人们的饮食改变关系密切。上表显示现代人脂肪方面的摄入量占到饮食的40%,超过理想摄入量的两倍。现代人喜欢吃油炸、油腻、高蛋白的食物已是不争的事实。脂肪超标是造成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起因。圣经上记载:远在洪荒时代,人类只吃五谷米、麦之类的素食,进而才吃蔬菜,慢慢地可以吃清洁的肉类。在此以前,只吃五谷的人类寿命可活到几百岁,而在人类开始吃清洁的肉类后,寿命慢慢地减低到八、九十岁。一些宗教是严格素食者,对于食肉方式有许多的劝诫。

如一些宗教认为“但凡有生命带血的食物,你们不可吃,我一定会追讨害你们生命的血债,同一切野兽追讨,也向人追讨,向每一个人我将追讨他兄弟的灵魂”。

现代科学也表明,肉食多者,健康恶化也加速。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肉素比例的问题了。从1970年,发达国家就开始了营养干预,部分国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发展中国家形式却很严峻。

现在,人们的膳食结构基本上形成了三种主要类型,见表6-1

 

5-2   膳食结构类型

类别

膳食结构

代表国家

第一种类型

植物、动物食物均衡适宜;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恰当膳食结构比较合理

日本

第二种类型

动物性为主、植物为辅,谷物消费少;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三高一低)膳食

欧美发达国家

 

第三种类型

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摄入少;蛋白质摄入量底,膳食质量差,营养缺乏

某些发展中国家的膳食,印度、非洲、中国农村

   

由于饮食和环境的原因,世界五大长寿乡发达国家城市出现,现在,基本上已经是一个神话了。而处于健康饮食地区的非发达国家,现在却出现了盲目模仿西方错误饮食的倾向,又显得十分的可笑和无知。

二、食物生长环境的人为破坏。

民谣说到一些地区水质不断恶化的情景,“50年代既能煮饭又洗菜;80年代只能洗洗菜;90年代既不煮饭也不洗菜;到了现在,能够闻闻看看已经很不赖”。2001年调查表明,中国10万里长的河流,80%已经受到严重污染。土壤方面,由于农药化肥的使用,其生态系统已经遭到破坏。仅在英国,每年就要花费4亿英镑购买杀虫剂,相当于23.5万吨,平均每人420根据西班牙爱斐社的报道:全球每年有40000人因农药中毒死亡。世界劳工组织统计资料也指出,全球的农药产量由1970年的6500万吨增加为1993年的4亿万吨。根据化验的结果,全球在出售的农药中,8000种含有剧毒,2000种有致癌的危险。研究表明,接触杀虫剂可以引发抑郁、记忆力衰退、情绪不稳定、爆发攻击性行为、帕金森氏症、哮喘、肠易激综合症和鼻黏膜炎、偏头痛等疾病。

在某国的一个村庄,20年前曾经有一条美丽的河流,宽阔的汶水清澈见底,鱼虾丰茂,洗衣浇地全用河水。那时的孩子中午在河里逮三五条鱼不成问题。在附近的河沟里,一晚上能逮住大半桶的螃蟹。农忙时节浇水浇地,挖个口子就行了。村里人找对象,河也成了一个筹码。很多姑娘嫁到这个村庄,也是因为这条河流的原因。但是,噩梦从1985年开始,河流陆续受到上游工业废水的污染,河水也开始由清变浊,继而发黑变臭。离河流附近的一些地,连庄稼都不长。起初,一例癌症出现,并没有引起村民注意。1997年,某村民一家5口,3人相继得同样癌症死去。接着,每年都有十几人死于癌症。被外地村庄称为癌症村,连媳妇都没有娶到了。村民终于明白,自己的命运与癌症联系在一起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和癌症的恐怖,很多村民选择了离开世代居住的村庄。原来村子有3000多人,现在不足1700人。2005年,地质专家检测显示,该村庄土壤、蔬菜以及人的毛发均不同程度受到剧毒元素的污染。其中,小麦中铬含量超标1.7倍,白菜中铅超标2倍;菠菜的镉含量超标达到9倍,铬含量超标12倍;莴笋叶中的镉含量超标2倍,铬含量超标4倍。这些被污染的粮食蔬菜,无疑已经成为致癌因素之一。

    人们在已经遭受破坏的土壤上面栽种食物,食物本身就已经不健康。所以,要吃出健康就很困难。1994年一项关于农药残留的调查显示,胡萝卜杀虫剂残留量超过安全指数的25倍;10%的生菜的农药残留超过安全指数。此外,调查发现,目前种植的食物比之20世纪60年代种植的食物,其营养素含量都有30%的幅度下降。水质、土壤、生态的破坏,最终引起食物营养素下降,激素增加;人们长年累月地食用就会不断地积累慢性病。

三、心理的失衡。

社会竞争的激烈,就业的压力,工作的忙碌是造成人们心态失调,生理失衡的主要原因。现代社会比之以前任何时候都需要心理医生。心理的失衡造成内分泌系统的混乱,循环系统的失控,长期下来累积成病。孤僻、好斗、好胜、攻击性、情绪不稳、自私自利、极端个人主义、冷漠、残酷、高血压、糖尿病、神经分裂症、抑郁、心脏病突发、猝死、月经失调、失眠、孤独感等都与此有关。目前全球数亿人群面临心理危机,心理调适刻不容缓。

四、不良的生活习惯。

三餐不正、偏食、宵夜、晚睡晚起、熬夜、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工作狂、烟酒过度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慢性病引发的途径。来自英国的报告称,每年英国人就消费掉260亿瓶酒类饮料、抽掉830亿支香烟。

WHO总干事说,有关情况不容乐观,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都会受影响。袖手旁观所造成的损失是显而易见和无法接受的。这是历史以来首份针对肥胖症、哮喘和癌症等各种重点慢性疾病的研究报告。它指出今年全球5800万个去世的人中,每5位死者中有3人是死于慢性病。慢性疾病向来被视为富裕国家的问题,但是目前有五分之四的慢性病患都生活在不发达国家。肥胖症、高血压、胆固醇高和缺乏运动都会增加患慢性病的危机,只要改善这些问题,就可避免八成心脏病发、中风和糖尿病的个案,以及四成癌症个案。

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首要疾病,它给全人类社会造成无数的经济损失。重视慢性病的预防,不但是医学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应尽义务。

饮食与运动将是首先被关注的因素。报告建议低收入国家推行全国运动,鼓励民众减少摄入饱和脂肪、糖和盐,并多做运动。富裕国家早已证实,预防慢性疾病潜在病因,可大幅减少死亡率,加拿大、澳洲、英国和美国的心脏病死亡率在30年内下降了7成。波兰自从增加水果蔬菜的供应,减少尤其是牛油等牛奶制品的补贴后,上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死亡率下降一成。

 

 

发表日期:2009年8月7日    浏览次数:2645次
  上一篇:第四章 走出思维误区(续)   下一篇:第三章 触犯远古的禁忌(7)
 
评论 评论总数:0 条
  无第四章 走出思维误区 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
评论人: 只有本站会员才能发表评论,前去注册,我已经是会员,我要登录
 相关文章
·《四大规律决定健康》全书(海外版) 2009/8/7
·第一章 远离健康的行为 2009/8/7
·第一章 远离健康的行为(续) 2009/8/7
·第二章 了解你的身体(1) 2009/8/7
·第二章 了解你的身体(2) 2009/8/7
·第二章 了解你的身体(3) 2009/8/7
·[信息]清华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信息]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交流】食物营养成份逐年下降有退化现
·[书讯]《干细胞市场营销》目录
·【常年】历代养生古文写作专题课程
·【汇总】课程函授讲授报名指南
·【简介】黎黍匀
·【课程】营养师1-8级函授课程及标准
·【课程】营养师1-8级函授课程及标准
·[服务]黍匀营养手纹分析专题
·【函授】课程报名表与缴费
·[研究]营养师的级别以及职业划分
·《幼学琼林》卷四.释道
·[指导]你应该如何学习营养学?
·[图片]为爱50年凿六千阶梯
·[概念]生命力指数
·[评论]《肠胃决定健康》的思想高度
·[讲义]减肥饮食设计
·[信息]清华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增加了总β放射
·[信息]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南通回应禁止制造销售殡葬用品不妥
·王海打假:天赋五常稻花香属于冒充
·[健康]当心这些越养越病的假养生建议
·[疫情]国家卫健委关于疫情最新通报
·[分析]陆挺:今年房地产市场或迎来出
·[信息]定价无标准,万物皆干细胞吗
黍匀评论 - 推荐文章 - 新增文章 - 联系我们 - 企业邮箱 - 网站支持
CopyRight 2009 www.shuyunyingy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黍匀营养创造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71)13078904345  服务邮箱:shuyunyy@163.com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2955525968
备案号:桂ICP备09002927号  你是第 15235859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