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豆浆蘑菇等避免中毒的方法
为什么豆浆不煮开了会中毒?
豆浆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豆浆中含有一种毒性物质,叫皂素。皂素在100℃时很快被分解而失去毒性。皂素进入机体后抑制体内胰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喝了生的或未煮透的豆浆会发生食物中毒。
如何预防:煮透的豆浆是不会发生中毒的。但皂素受热非常容易膨胀,每当豆浆加热到80~90℃时,就形成许多气泡,向上翻滚,出现假沸现象。没有经验的人认为豆浆已经煮透,不再继续烧煮。其实皂素没有完全被分解,喝了这种假沸的豆浆就会发生食物中毒。所以,豆浆煮沸后,再继续烧3~5分钟,才能饮用。
为什么生吃鱼胆会中毒?
我国一些地区民间常有吞服鱼胆治疗某些疾病的习惯,在无医嘱情况下吞食鱼胆会引起中毒。特别是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引起鱼胆中毒的鱼类主要是淡水养殖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这些鱼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肉味鲜美,仅胆汁有毒。鱼胆中毒,多发生于沪、苏、浙、闽、赣、湘、桂、粤、川等地,北京、吉林等地亦有报道。
在鱼胆中毒病人中,80%~90%的人是吞食草鱼胆而中毒的。据报道,一般吞食鱼重0.5kg的鱼胆4~5个或鱼重2kg的鱼胆1个,即可引起中毒;吞食鱼重 2.5kg的鱼胆2个或鱼重5kg的鱼胆1个即可致死。
如何预防:不要滥吞食鱼胆治疗某些疾病;一旦吞食鱼胆后怀疑中毒,要想尽办法尽快催吐,避免鱼胆汁在胃内长时间停留。
为什么吃未炒熟的扁豆会中毒?
扁豆,又称芸豆、刀豆等。扁豆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秋季。致病物质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有关。一般认为扁豆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加热不透,毒素不能被破坏,即可引起食物中毒。中毒多发生于集体食堂。
如何预防:一定把扁豆彻底加热后再食用,用大锅加工扁豆更要注意翻炒均匀、煮熟焖透,使扁豆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和豆腥味,豆子中间没有硬芯儿。在烹调扁豆时要采取炖、烧等加热时间长的加工方式,避免采用拌、炒等加热时间短的加工方式,以预防扁豆食物中毒的发生。
为什么自己采摘的蘑菇、菌类植物要谨慎食用?
吃自己采摘的蘑菇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一种原因是由于采蘑菇的人不认识有毒蘑菇,自食或卖出后引起中毒;另一种则是仅凭经验之谈、民间传说,未能正确鉴别有毒蘑菇,致使误食而发生中毒。
毒蘑菇中毒一般可分为速发型毒蘑菇中毒与迟发型毒蘑菇中毒。速发型毒蘑菇中毒,就是食后发病快,一般在半小时至6小时之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明显,症状消失后,很快好转、痊愈,极少有死亡发生。然而,迟发型毒蘑菇(如白毒伞、毒伞)中毒恰恰相反,发病慢,一般在误食毒蘑菇10小时以上发病。常常是出现吐、泻症状之后,似乎痊愈,即假愈,经过1-3天假愈期后,突然出现严重的肝、肾、脑等脏器损害的症状,如肝肿大、黄疸、广泛出血、尿少、无尿、烦躁不安、昏迷、抽搐、休克,甚至死亡。对此应该特别注意,吃蘑菇中毒后,发病时间在食后10小时以上的,一定不要被假愈期所迷惑,千万要及时到医疗部门诊治,并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同时吃毒蘑菇而暂未发病者,也应视为已发病者对待,以免发生意外。
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呢?
首先,要提高鉴别毒蘑菇的能力,不吃不认识或没有吃过的蘑菇。
其次,不要轻信一些不可靠的鉴别毒蘑菇的方法。有些说法,如颜色鲜艳、样子好看或蘑菇盖上长疣子的有毒,不生蛆、不长虫子的有毒,有腥、辣、苦、酸、臭味的有毒,碰坏后容易变色或流乳状汁液的有毒,以及煮时使银器或大蒜变黑的有毒等等,这些说法是有局限性或有误的。如白毒伞的菌盖纯白色、毒伞的菌盖暗灰绿色,颜色并不鲜艳,样子也不怎么好看,碰坏后又不变色,也不使银器或大蒜变黑,没有苦味,却鲜味宜人,然而是极毒的毒蘑菇。成年人吃一个湿重50克的白毒伞或毒伞就可以死亡。顺便说一句,据实验研究表明,尚无一种常见的毒蘑菇可使银器变黑。又如豹斑毒伞生蛆,它能把这种毒蘑菇吃光;裂丝盖伞既无乳状汁液、也无苦味,菌盖上也没有疣子,可是同样都有毒。因此,用一些不可靠的方法来鉴别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和含毒成分复杂的各种毒蘑菇是极为危险的。只有掌握正确的鉴别方法,防止误食毒蘑菇中毒,才是可能的。
夏季多雨,路边、树下经常会长一些小蘑菇,我们千万不要去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