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生在美好环境,与动物相处,与天地交流,与万物心心相应,因此,悟性很高,话虽少,但是句句经典。人与人交流,用心即可知道。故有“讷(nè)言慎行”的说法。老子《道德经》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说,话说得多了,往往就会使自己陷入不利的穷困之境。都建议多用心悟交流,而非话语。
唐朝国相裴休是一位在家居士。一日,他将自己平时记录修禅心得的一本小册子呈给黄檗禅师,希望禅师看后能指点一二。黄檗禅师接过小册子后没有翻阅,便放在了桌上。裴休不解地问:“禅师为何不看?”黄檗禅师答:“禅是不用语言文字说的,你现在将佛法诉诸笔墨,这表明你还没有领悟到我宗的宗旨,所以我不看。”
裴休听后,对禅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不久,他又写了一首称颂黄檗禅师的偈子:“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八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示何人。”
黄檗禅师看到这首偈子后,回了他一首:“心如大海无边际,口吐红莲养病身。自有一双无事手,不曾只揖等闲人。”
你我心领意会,不必说透的心灵对话。
喝茶去。赵州禅师早年出家,80岁时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赵州禅师一生淡薄高迈,但崇茶爱茶,不仅自己嗜茶成癖,而且提倡别人饮茶。一日,禅院中来了两位僧人,久慕赵州禅师的高名,想与禅师谈禅论法。
赵州禅师问第一位僧人:“你曾来过这寺庙否?”僧人答:“曾来过。”僧人回话后,心想老禅师接下来一定是要与自己谈论佛法。不料赵州禅师却将袖子一抛,回了一句:“吃茶去。”赵州禅师接着又问第二位僧人:“你来过这寺庙否?”第二位僧人以为是前一位僧人答话有误,所以禅师不与他论法,于是毕恭毕敬地回答:“没来过。”没想到赵州禅师又将袖子一抛,仍是一句:“吃茶去。”
老院主不解,等两位僧人走后,问赵州禅师:“为何来过的人,你要他吃茶去,从未来过的人,你也要他吃茶去?”赵州禅师冷不防回头冲着老院主大叫一声:“院主!”老院主随口便应了一声。赵州禅师又将袖子一抛,对老院主说道:“吃茶去。”
赵州禅师40年吃茶历史,早将佛法溶入茶中,达到人茶相同境界,故修道不是一时问答即可领悟,不如踏实参悟的行动,那就是“吃茶去”体会了。
讨论4:可用心交流的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