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梧桐花开虹始见
黎黍匀/文
天气清明,景清气明。农历二月廿四,时为清明。《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因此得名。其有三侯:一候桐始华,白桐花开,此时为盛,曰华;二候田鼠化为鴽,《尔雅》:鴽,鹌也,又云“三月田鼠化为鴽,八月鴽化为田鼠”,鼠化为鴽而出,云其阳气盛而鼠如鴽动也;三候虹始见,其雨有虹,阳气愈盛而气象新。有歌云:芳菲三月报清明,梧桐枝上始含英。
谚云:“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言其时阴去阳盛,清明之象现,冬尽去而夏将至,万物华盛,可为农事佳候。又云:“清明时节,麦长三节”,言其时种子利发,繁盛于长也;若茶,云:“明前茶,两片芽”。是已,农事知“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谓迎侯耕作,四体为勤,种发而花华。有云:“清明宜晴,谷雨宜雨”,兆其时也。
因其时乃阴气散尽,阳旺交接,历代皆以此为俗,云祖先以其时而出,返,食而退隐;故应时而接,送祭品至先祖墓,陈列而诚,拜而遍山而过,略水而行,又遇天清气明景象,大喜于其身,如此如此,有敬于祖亦亲自天地,天地人皆合,故成隆重之节也。
清明其节,自春秋始,传至今而不衰。传大禹治水,功成以清明言之。《诗经·小雅·蓼莪》载:“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此为先祖祭首文,春秋亦盛。子曰:守孝三年谓其孝也。诚哉其言,以礼敬先祖,不失孝也。晋国亦载,晋文公念其臣介子推忠恳,以寒食为节拜之。秦汉亦盛,拜祖守墓,成官家孝子之准则。后,墓祭亦成五礼之一:“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唐柳河东《与许京兆书》云:“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
历代诗云多矣,南宋高翥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言诸家拜先祖之景,历历如目,知其节之久远也。北宋黄庭坚亦有:“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言清明节令,花华而草木盛,以柔言天地气日盛之景,甚好。
此时养生,名为踏春,实迎天地清明之气,益于人体,肝气最盛,是以其时多食青。江南称为“青团”,“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既拜先祖,亦可食之,赠送之礼。而地瓜、白菜、萝卜、芋头、荠菜、菠菜、山药、红薯、枇杷、草莓诸等,合于其时,食之应脏腑,宜之。
内经云: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踏春,应于清明,吾祖传之,后人遵其意,可尽孝,亦可尽心,身心皆利,精妙不可言传也。
2013年4月4日,二月廿四 2017年4月4日,三月初八
2014年4月5日,三月初六 2018年4月5日,二月二十
2015年4月5日,二月十七 2019年4月5日,三月初一
2016年4月4日,二月廿七 2020年4月4日,三月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