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七月十五先人节
黎黍匀/敬撰
农历七月十五,时为先人节。令由阳转阴,阴启而寒至,阴亦示阴界,先人之世也,其阴至而先人出,是为拜祖祭宗之节。又为稻香瓜果熟,丰收伊始,庆其成,告其盛,拜于先人也。
《周礼》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官即部也。地官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地官以司徒为长官,属官为乡师、乡老、乡大夫、遂人、遂师、遂大夫诸职责。阳尽而阴始,七月十五,年时之中,退阳而接阴,令之大节也。阴自地升,应、示、迎、拜、祭、告归于地官。其后道教以此设地官神清虚大帝,乃称中元节,以此拜之,言其时神至赦人罪过。以此有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天官紫微大帝司之,至人间而赐福;十月十五,水官洞阴大帝司之,至人间而消诸厄难,是为下元节。
佛法东传,亦以之为大,其时名为“佛欢喜日”。汉传佛教众,于雨季集修行,自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为期,三月毕,僧侣告于佛陀,佛陀心生欢喜,以为精进,是为佛欢喜日。僧侣以盂兰盆供奉三宝(佛、法、僧),盆装百味五果,以其香味供养;以其功德谢之父母先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诵念普渡,除其苦厄,增有福缘,以是有盂兰盆节。
华夏一族,记述颇丰。节源商周,兴于汉唐,承传至今。北齐《颜氏家训》,南朝《荆楚岁时记》,宋《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帝京岁时纪胜》皆有所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清乾隆《普宁县志》云:“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
拜先祖。云其阴界七月开,先人以归,至十五回转其处,得选十四夜时,供奉呈送。是时祭拜,洁净其身,请其先祖,呈其花果,燃其香烛,朝拜午敬,晚祭夜送,循其幼老,报其安乐,祷其心愿,悔其已过,三拜九叩,尽心诚意,肃然穆然。及夜,呈衣物,烧其衣,请于先人,是礼毕。
拜土地。丰年大庆,于时为始。稼穑成熟,瓜果飘香,收其果品,供于土地神灵,回其恩德,护其禾谷。诗云:“以我齐明(满谷物),与我牺羊,以社(祭拜)以方。我田既藏,农夫之庆(喜悦)。琴瑟击鼓,以御(如接皇帝般迎接)田祖,以祈甘雨。以介(生长)我稷黍,以谷我士女(子民)。”“酒既和旨,饮酒孔(很)偕(舒畅)。”
或言放灯以庆,是为放河灯,又名荷花灯。灯座放蜡或灯盏,呈于河面湖水面,任其漂流,普渡各魂,落水者之魂,无主之魄,以此托生,念其金刚经,是有功德。
是以,七月十五,应自天地,阳退而阴始,万物以循,敬之以道,拜之以顺,节之大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