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健康从饮食规律出发
作者 黎黍匀
自从人类的出现,就开始了对饮食的探究。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利于健康什么不利于健康,我们的祖宗一直在思考、在实践,希望给自己给后人以明确指点。比如《黄帝内经》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观念,至今还对人类起到参考作用。还有“三分治,七分养”,“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都明确强调了治疗与营养的重要关系。
而2000年前西方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同样告诉后人:“把你的食物当药物,而不是把你的药物当食物。”为了了解饮食对健康的规律,我们先从营养的历史开始说起。
第一节 营养历史
营养的概念,按照拆字法解释就是,营为营造、选择、探索的意思,养为养生、养身、滋养的意思,所以营养就是指选择好食物,来达到养生目的的过程。
现代营养学就更细致地把营养解释为:营养就是指研究食物的成分、结构与作用,并在机体进行分解、消化、运输、代谢、排泄等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满足机体的生存价值。
正因为营养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一直不停止过对食物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在这里回顾一下简单的营养历史。
一般来说,营养学研究的两个大方向。一个是食物,一个是人体。
食物服务于人体,而人体要适应食物,研究这两个对象成为了营养的核心。不研究外星人怎么吃饭,是因为与人类无关。所以营养学本质就是知道人类如何健康吃东西的学科,所以必须要知道两个规律:一个是食物的规律;一个是人体的规律。
如果不能知道这两个规律,学习的内容就无法真正指导人体,产生好的效果。因此,营养学如此复杂,归结到核心,也就是研究人和食物,他们的关系和规律。
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宗就把营养学的研究展开了。7000年前,人类的最初研究是从食物是否有毒开始的。神农尝百草的目的是确定是否有毒。
在3000年前的时候,社会有所安定。出了一个黄帝,并把食物的研究推前了,有书《黄帝内经》。记载了食物的核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就是说,3000年前的祖宗认为谷米必吃,水果呢配合吃,肉类呢增加一下口味就可以了,各种蔬菜就是补充能量的食物,这些都一起吃,所以就合适人体了。总的来说是四份素,一份肉。这就是非常美妙的一个比例,符合自然的法则。
大约在2000年前希.波克拉低提出了饮食的法则:“把你的食物当药物,而不是把你的药物当食物。”就是提出了多吃食物少吃药,提前预防疾病为主的医学思想。
不管是中国和外国的,都在古老的历史上提出了整体看待食物的观点,也就是整体饮食预防健康的观点。
在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提到一个人物。
这个人就是笛卡儿(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历史上称笛卡儿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大约在1616年他创立了解析几何,树立了新的思维观点。他主要的事情是把食物从整体进行分解,确定了思想基础。他的思想一出,从此人类就开始了分解的思维,把人的器官分解研究、把食物分解开来研究。于是人类进入了分解的历史,一直到今天、、、、、、
而当时的中国到了1616年左右,还没有确立分解思维。出了李时珍等医学名家,确立了食物另外的研究,就是关于食物温、热、寒分类。《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1578年著成。代表了中国古代食疗的高峰。
最近的就是1900年为主,西方人类按照笛卡尔的思想,把食物分解了,并提取了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成分。从此出来了六大营养素的研究。
1950年以后,中国也开始了学习这个六大营养素的跟踪历史,而中国创新性少些。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学习营养六大元素。
这就是营养学的发展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