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7852    
 
   网站首页 | 营养研究 | 健康管理 | 函授考试 | 报名咨询 | 创造思维 | 企业简介 | 联系我们 | 注册登陆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营养专刊》 >> [专题61]三无药学家获准诺贝尔奖
[专题61]三无药学家获准诺贝尔奖

 

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在美国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

[专题61]“三无”药学家屠呦呦获准诺贝尔奖

 

黍匀营养机构编

    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由有“现代广告之父”之称的美国广告经理人阿尔伯特·拉斯克和夫人玛丽·拉斯克于1946年创立,以表彰在医学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在世科学家、医学研究者和公共服务人员或机构。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此前有4位华裔科学家和1位中国科学家获得该奖。因对中国征服性病和麻风病作出了突出贡献,马海德于1986年获拉斯克公共服务奖,成为获得该奖的首位中国人。

    从中医获灵感,提取青蒿素拯救数百万生命 屠呦呦领走“美国诺奖”

    北京时间昨晨2点,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缓缓走上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领奖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但与此同时,关于为何屠呦呦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却仍是“三无教授”的声音,也引发了科学界关于学术评价体制的讨论。对此,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表示,学术评价不是记工分,评定需要更加公开、透明。

    高度评价: 她的发现拯救了数百万生命

    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到了21世纪。“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夏皮罗表示,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药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屠教授的工作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获奖感言: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衷心感谢为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事。她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治疗药物。她呼吁开展全球性合作,使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目前,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屠教授的成就是所有传染病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屠教授作出了主要贡献,值得获奖,”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在出席颁奖仪式时对新华社记者说,“这也是中国传统医药可以引导发现青蒿素这样有用化合物的好例子。”

    世卫组织: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疟疾项目协调员帕斯卡尔·林瓦尔德23日在日内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青蒿素类药物的问世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战斗提供了“有效武器”。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称。据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100余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疟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据此,世卫组织当年就要求在疟疾高发的非洲地区采购和分发100万剂青蒿素复方药物,同时不再采购无效药。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对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予以高度评价。

    专访 “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我想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2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是说。因为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屠呦呦成为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研究奖的首位中国科学家。她认为,成绩是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这是中国人、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军民大联合的项目,大家都是很协作、不分你我的,”屠呦呦说,“荣誉也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屠呦呦表示,发现青蒿素是中国的科学原创,获得拉斯克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发现的肯定,她很高兴。“对我来讲,我们到底把世界上一年几亿人发病却无药可治的疾病问题解决了,我觉得这是最欣慰的事情,”屠呦呦说,“现在国际上认可,我觉得也是为国争光。”

    当时的科研条件非常艰苦,屠呦呦团队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努力才最终取得突破。根据当时的规定,发表的有关青蒿素研究的很多文献都没有署个人的名字,作者都是协作组。“当年就是这样,事情做成了就很欣慰,”屠呦呦说。屠呦呦对国家常存感恩之心,觉得自己为国家作贡献理所应当。“我在北京大学的学历是国家培养的,后来进修也是国家培养的,我的中西医知识都是国家培养的,”屠呦呦说,“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应该努力去做好。”

    亲历者说 “当时自己都怀疑路子走错了”

    颁奖词提到,尽管成药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但是早在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已经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受到启发,认为温度高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影响而影响疗效,便从用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

    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808味可能抗疟的中药,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终于成功提取到青蒿中性提取物,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美国期刊杂志《细胞》称,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近日,屠呦呦接受了美国《临床研究期刊》的专访,她表示,在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当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错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也是难以表述的。

    成就堪比袁隆平 她却连院士都不是

    屠呦呦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1930年12月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药学院)。距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有希望实现国人共同梦想的屠呦呦,在国内却不是“学术明星”。屠呦呦在中国科学界并未获得最大肯定,连院士都不是。她的履历中除了发现青蒿素之外,关于她的介绍很平凡,但是她的成就却与袁隆平的水稻一样获得世界承认。

    有学者指出,这是反思中国学术体制的最佳样本。“院士评选规则是否存在问题?中国投入的科研经费已增加,成果却不尽如人意,是否合理也值得探讨。”这位学者撰文称。有网友评价称,“如果不是拉斯克奖,我们这些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屠呦呦这个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在中国科技界默默无闻的‘三无’教授!”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开幕式上表示,青蒿素的发明,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但仅仅由于难以确定成果归属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其中折射出的不少问题值得深思。韩启德认为,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采用像记工分那样的方法,而要以质量为准,要避免采用单一标准。同时,质量的评定需要专家花更大功夫,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在重大成果和重大项目评定时,是否采用专家实名制为好,值得考虑。

    评论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是发现治疗抗疟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日前获得了拉斯克奖。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9月14日《北京晨报》)。

尽管美国期刊杂志《细胞》对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予以高度评价:“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但是,屠呦呦在中国科学界并未获得最大肯定,连院士都不是。

而获得拉斯克奖,距诺贝尔奖就仅一步之遥。中国总是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近年来诺贝尔奖每颁发一次,就令中国人的心情复杂一次。令人称奇的是,距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的屠呦呦,竟然不是中国科技界认可的顶尖人物,大爆了一次冷门。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而实现国人共同梦想的人,居然在国内不是“学术明星”,难道获得最高学术荣誉院士头衔的人,都比她更有研究能力?都比她贡献大?

诺贝尔奖每次发布榜单时,舆论都会探讨中国名落孙山的原因;“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也引发了一阵热烈的讨论;最近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公开表示不再参选院士,也引发了一番争论。

屠呦呦成为距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的人,却是个最佳的反思样本,这个样本真实又具代表性。第一,她为何不是院士?院士评选规则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有希望摘取诺贝尔奖桂冠的人却不是院士呢?第二,近年来中国投入科技研究的费用已增加,成果却不令人如意,而在以前研究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却能够出成果,现在的经费分配,是不是不合理呢?第三,屠呦呦从1969年开始参加研究,直至1971年10月4日,实验才成功,而现在机械地要求研究人员在期限内完成一定的论文数量,是否合理?第四,屠呦呦为何在后来的研究中,却没有大成果呢?

中国教育和研究体制,已被诟病多年,而拉斯克奖爆了中国的冷门,似乎是对中国学术体制的讽刺。有关方面应该抓紧时间,将屠呦呦获奖事件作为一个样本来反思,以此为切口,勇敢地切开学术环境的弊病,让中国出现更多的屠呦呦。(贵州 伍少安)

鸣谢:新华社等媒体。

 

 

 

 

发表日期:2011年9月25日    浏览次数:2104次
  上一篇:[专刊62]当代生殖健康危机到来   下一篇:[专题60]文论: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
 
评论 评论总数:0 条
  无[专题61]三无药学家获准诺贝尔奖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
评论人: 只有本站会员才能发表评论,前去注册,我已经是会员,我要登录
 相关文章
·[公益]《营养周刊》栏目 2009/6/14
·【182】日本小学午餐做法震惊全世界 2018/8/24
·[174]藤麻理惠理家:要收拾全世界 2016/11/29
·[专题56]避免过劳症的测试和案例 2011/9/23
·[专题57]论文索引SCI愚弄国人吗? 2011/9/23
·[专题58]中科院文论:大师从何处来 2011/9/24
·[信息]清华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信息]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交流】食物营养成份逐年下降有退化现
·[书讯]《干细胞市场营销》目录
·【常年】历代养生古文写作专题课程
·【汇总】课程函授讲授报名指南
·【简介】黎黍匀
·【课程】营养师1-8级函授课程及标准
·【课程】营养师1-8级函授课程及标准
·[服务]黍匀营养手纹分析专题
·【函授】课程报名表与缴费
·[研究]营养师的级别以及职业划分
·《幼学琼林》卷四.释道
·[指导]你应该如何学习营养学?
·[图片]为爱50年凿六千阶梯
·[概念]生命力指数
·[评论]《肠胃决定健康》的思想高度
·[讲义]减肥饮食设计
·[信息]清华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增加了总β放射
·[信息]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南通回应禁止制造销售殡葬用品不妥
·王海打假:天赋五常稻花香属于冒充
·[健康]当心这些越养越病的假养生建议
·[疫情]国家卫健委关于疫情最新通报
·[分析]陆挺:今年房地产市场或迎来出
·[信息]定价无标准,万物皆干细胞吗
黍匀评论 - 推荐文章 - 新增文章 - 联系我们 - 企业邮箱 - 网站支持
CopyRight 2009 www.shuyunyingy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黍匀营养创造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71)13078904345  服务邮箱:shuyunyy@163.com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2955525968
备案号:桂ICP备09002927号  你是第 15271606位访问者